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 申请指南

发布日期:2025-08-20

为推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相关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本领域高层次人才,2025年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围绕四大研究方向,面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单位设立开放课题,接受并鼓励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开展前沿性、颠覆性探索研究。国内外学者可在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范围内提出课题申请,经实验室评审和学术委员会审批后资助立项,现将2025年度开放课题指南公布如下:

一、实验室简介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由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联合组建并于2022年6月由科技部批准正式成立。实验室面向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需求与世界科技前沿,旨在提出原创性的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方法,突破无人系统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实验室聚焦复杂动态环境下无人系统自主智能协同与优化决策,智能发育与群体智能涌现的内在机理与规律的科学问题,围绕①智能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②复杂动态场景主动感知与理解、③智能发育与衍生、④智能仿生与驱动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特色。致力于引领国际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发展,推动产业变革,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领域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际学术高地。

二、开放课题研究方向

方向一:智能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

研究无人系统自主协同与决策和群体智能理论,提升无人系统协同解决复杂动态问题的能力,揭示群体智能涌现机制与演化规律,实现基于交互的无人系统自主智能进化。

方向二:复杂动态场景主动感知与理解

研究无人系统新型感知机理,提出感知、认知与理解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实现大范围复杂动态场景建模、学习与理解。

方向三:智能发育与衍生

研究无人系统虚实融合智能发育与衍生理论,揭示基于人机交互大数据的高效智能增长机理,提升无人系统长期自治能力,实现无人系统自主学习与进化。

方向四:智能仿生与驱动

研究运动仿生行为的机理,提出仿生多尺度感知、仿生运动规划、仿生自主控制、仿生功能单元与驱动理论与方法,建立仿生无人系统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者根据本实验室发布开放课题研究方向进行选题。每位申请者可申报1项开放课题,开放课题重点项目资助经费为20-30万元/项,项目研究周期2年,开放课题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为5-10万元/项,项目研究周期1年,以签订合同为准。

1、课题负责人要求

(1)本基金面向非本校及本实验室固定人员开放申请;

(2)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3)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4)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申请需要2名本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推荐;

(5)下列人员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以作为成员参与研究:

①已离退休科研人员;

②申请单位兼职科研人员;

③在读研究生及在站博士后。

2、项目验收与成果

(1)项目完成后需提交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并通过实验室验收。

(2)结题时,应提交知识产权成果与申报书中保持一致。

(3)发表由开放课题资助的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时,应注明研究成果系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标注中文形式:本课题研究成果得到“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英文标注: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nomous Intelligent Unmanned Systems.

3、课题申请要求

(1)开放课题申请书受理日期截止到2025年9月20日17:00,逾期将不予受理。

(2)申请书采用网上申报,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签署盖章后,在申报截止日期内,将电子版发送到 pingama@yeah.net,电子版及邮件命名方式:研究方向编号-课题名称-申请人-所在单位

4、课题申报书:见附件

5、联系方式:孙世平  15810059861

 

 

 

 

 

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8月20日


相关附件